作为一家颇具争议性的公司,成立仅3年的Figure AI,在资本热潮中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公司。
今日,美国明星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 AI宣布,公司已在C轮融资中筹集了超10亿美元,投后估值达到390亿美元,是其去年上一轮融资估值的15倍。本轮融资由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投,英伟达、英特尔资本、Salesforce、高通创投、LG Technology Ventures等多家顶级机构和产业资本跟投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从成立之初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初创公司,到行业“独角兽”中的超级明星,Figure AI演绎了硅谷式的估值神话。然而在估值一路狂飙的同时,Figure AI也始终面临着技术真实性和商业落地能力的质疑。Figure AI的崛起是具身智能革命的前奏,还是一场由资本与叙事共同编织的泡沫?在全球人形机器人的赛道上,估值第一的王冠背后,也正在上演着期待与质疑并存的复杂图景。
三年成长为390亿美元估值超级独角兽
公开资料显示,Figure AI成立于2022年,总部位于美国加州,是一家致力于研发自主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初创公司,其首款人形机器人产品Figure 01是一款具备双足行走、灵巧操作和多模态感知能力的机器人,能够在仓库、工厂、家庭等多种场景中执行复杂任务。
值得注意的是,公司创始人Brett Adcock(布雷特·阿德科克)在业界被称为“小马斯克”,有着丰富的前沿科技赛道创业经验。他此前曾共同创立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公司Archer Aviation(阿彻航空),也是第一批eVTOL概念的公司之一。从阿彻航空退出后,Brett Adcock创立了Figure AI,目标是“打造能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工作的通用人形机器人”。彼时,人形机器人尚属小众领域,但他凭借其过往成功创业经历和清晰的愿景,迅速吸引了顶级资本的关注。
2023年5月,Figure AI从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投的投资者手中筹集了7000万美元,用于加速其首款自主人形机器人Figure 01的开发和制造。同年10月,Figure AI正式推出公司首款人形机器人Figure 01,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。进入2024年,Figure AI发展更为迅猛。2月,公司宣布完成6.75亿美元B轮融资,估值达26亿美元,投资方阵容空前强大,包括OpenAI、微软、英伟达、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等。更引人注目的是,Figure AI还宣布与OpenAI达成战略合作,将大语言模型能力注入机器人系统,引起行业震动。
然而,合作并未持续太久。今年2月,Figure AI宣布终止与OpenAI的合作,不久后便推出名叫Helix的VLA(Vision-Language-Action,视觉-语言-动作)端到端机器人AI模型。Helix采用“快慢双系统”架构:“慢系统”类似于大脑,是机载视觉语言模型(VLM),负责高层语义理解与任务规划;“快系统”类似于小脑,输出上半身动作控制指令,实现从感知到动作的高效闭环。这一架构在业内获得广泛认可,被认为是解决机器人实时控制与复杂任务理解矛盾的有效路径。
面临技术真实性与可复制性的质疑
光环之下,质疑声也从未停止。一直以来,Figure AI在社交平台频繁发布演示视频,展示了机器人煮咖啡、拧螺丝等场景,并凭借这些极具吸引力的视频吸引了广泛的关注。今年6月以来,Figure AI更是通过多段视频展示了机器人在物流产线分拣包裹、自主叠衣服、把碗碟放入洗碗机等物流和家庭场景下的特定作业能力。
但是,Figure AI目前还没有在公开展会或客户现场展示过人形机器人的实操能力,均是以剪辑视频形式发布,外界无法判断其技术演示的真实性与可复制性,对其存在“过度包装”的质疑。今年4月,曾有知名媒体调查报道指出,Figure AI虚构和夸大了与宝马的合作机器人,它并非公司宣传的那般先进。宝马发言人也透露,宝马工厂仅有一台Figure AI的机器人在非生产时段运行,且仅执行车身车间的零件抓取和放置练习。
此外,Figure AI与OpenAI的“分手”也引发担忧。尽管公司宣称Helix已实现完全自主研发,但其能否持续保持AI模型的领先性仍是未知数。具身智能的核心在于数据闭环——机器人在真实场景中运行,收集数据,迭代模型,再部署。Figure AI目前缺乏大规模部署案例,数据积累速度可能远低于预期。相比之下,其竞争对手特斯拉Optimus依托特斯拉全球工厂网络和自动驾驶积累的海量视觉数据,具备天然的数据优势,而且还能依托特斯拉在电池、制造等方面的深厚积累,具备强大的工程化能力和供应链优势。
当前,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竞争趋于激烈。除美国的特斯拉、波士顿动力、Agility Robotics等公司外,中国的宇树科技、银河通用、智元机器人等公司也都在加速发展中。目前人形机器人仍处发展早期阶段,尚未完全解决商业化落地的难题。Figure AI目前虽以390亿美元估值登顶,但这更多反映的是资本对未来的“信仰投票”,而非当前的商业价值。唯有加快将“演示能力”转化为“交付能力”,Figure AI才能粉碎资本泡沫的质疑,支撑起390亿美元的估值。
责编:岳亚楠
校对:姚远
推荐阅读:
半导体激光器厂商完成超亿元A1轮融资 ;法律服务品牌获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